作为绿色建筑的主要代表,钢结构住宅可以实现“轻快好省”,即具备自重轻、建设速度快、性能好、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抗震等优异性能,是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结构之一。因此在未来城镇化建设当中,钢结构住宅无疑将成为主流趋势。
从工业化进程的角度来看,建筑钢结构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的时间一般为即将进入工业化进程中后期,此时人均GDP约2000美元左右,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远超2000美金,2014年的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4.77%,说明我国的钢结构行业已经具备了高速发展的基础。
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看,随着钢结构建筑的综合成本逐渐低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情况下,钢结构建筑也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从单向造价来看,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全钢结构的造价比约1:1.33。但一般而言,一个高层全钢结构的总投资中,工程投资只占50%左右,其中结构造价又仅占工程造价的30%不到。而结构造价又分为上部结构和基础造价,显然,最终算下来,钢结构的造价在总投资中连10%都占不到。其与钢筋混凝土的1.33倍成本差价,在总投资中的比例相差也就在3%左右。
从使用面积来看,钢结构由于自重轻,还要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至少增加5%左右的使用面积,比如一栋60层,单层面积100㎡的钢结构大厦,如果换成钢筋混凝土,实际使用面积相当于减少3层。
从工期来看,钢结构建筑明显少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近期长沙一栋名叫“小天城”的57层高楼,主体结构均由钢架构成,从开工到建成,其有效工期仅12天,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至少要增加半年以上。工期缩短不仅仅意味着时间的提前,开发商建设时大量的贷款,光每天支付的利息就能开走一辆哈弗H6了(10万元左右),可谓省下时间就是省下金钱。综上所述,再加上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及国家重点的推广对象,后期必将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国内钢结构建筑占全部建筑的比例或将由2013年的5%提高到15%~20%。
虽然钢结构住宅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中将成为主流趋势,但其对于建材需求而言并不意味着利好。
建筑钢结构是指用钢板和热轧、冷弯或焊接型材(工字钢、H型钢、压型钢板等)通过连接件(螺栓、高强螺栓等)连接而成的能承受荷载、传递荷载的建筑构件形式。在用钢需求上,中厚板占了60%,型钢占了21%,钢管占了15%,而钢筋以及其他钢材仅仅占了4%左右。
因此,随着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建材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持续削弱。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占到90%以上。根据需求结构来看,建筑行业用钢占了建筑钢材用钢量的75%左右。以2014年建筑钢材表观消费量3.56亿吨计算,建筑行业的年用钢量约2.67亿吨。即每一个百分点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对建材的需求在297万吨左右。
如果到2020年国内钢结构建筑占全部建筑的比例提高到15%~20%,则将意味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占比减少10~15个百分点,即减少约3000万吨至4500万吨的建材需求,平均每年减少500万吨至750万吨(2015~2020年),约占2014年建材表观消费量的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