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加大推广建筑钢结构的宣传力度目前,钢结构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来自行业内各企业之间,更重要的还来自于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这两种建筑结构之间的竞争。过去,由于我国的钢产量较低,建筑用钢不得不受到限制,我国传统的建筑大都是采用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
目前,我国的钢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具备了持续发展建筑钢结构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及其它诸多原因,人们对钢结构建筑诸多方面的优越性认识不够,对钢结构建筑还存在着种种疑虑,一些工程还不能采用最优方案的钢结构体系,存在着转变观念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筑钢结构在整个建筑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
日本、美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要占整个建筑的40%以上,而我国只占5%不到。由此可见,今后我国的建筑钢结构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加大推广建筑钢结构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政府有关人员和广大用户了解钢结构,推广使用钢结构。
2 政策上要给予支持和倾斜我国的钢年产量已连续多年超过1×108t,完全称得上是一个“钢材大国”。但任何产品的发展,都有赖于适销对路。一方面要依靠钢结构企业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这种政策扶持包括:
(1)在建设发展规划方面,把钢结构技术的发展列入国家建筑技术的发展规划。
(2)在科研经费和项目审批上,对发展钢结构给予更多支持。
3)在土地征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以降低钢结构工程的建设成本。
(4)在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国产钢材。
通过政策扶持,为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3 对钢结构造价问题的认识对于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造价问题,要有一个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应考虑一个结构的系统优势及其综合效益。如果只单纯考虑结构的造价,纯钢结构约为混凝土结构造价的2倍左右,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约为混凝土结构造价的1. 5倍左右。
通常,一个高层建筑工程的总投资,包括工程造价、动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等方面,工程造价只占工程总投资的50%左右。而工程造价又包括结构造价、装饰费用及设备费用等,结构造价只占工程造价的30%左右。而结构造价又分上部结构和基础造价,上部结构造价仅占结构造价的50%~70%。钢结构只是工程的上部结构,在工程的总投资中仅占10%左右。因此,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与采用混凝土结构之间的差价所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相对很小,一般在工程总投资的4%左右。
然而,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轻、强度高、节约基础造价、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施工速度快、缩短工期、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及抗震性能好(日本神户以及中国台湾的地震资料显示],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损坏和倒塌的情况严重,而钢结构房屋则相对较轻)等许多优势,所以两种结构的综合经济效益基本持平,甚至采用钢结构建筑具有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对于钢结构的造价问题,要有一个全面的和客观的认识。
4 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钢结构建筑体系是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相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批不同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承担各种责任岗位的工作。为了缓解目前国内钢结构专业人员的素质与快速发展需要的矛盾,应大力培养大批的各种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还要培育一批钢结构的建筑大师、结构大师、制作安装专家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要加强对现有的钢结构从业人员实行钢结构工程技术的继续教育,钢结构基础知识系统化,并补充必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此外,要进一步研究钢结构在各类建筑中应用的新体系,扩大应用范围;完善有关钢结构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并与国际接轨;开发一流的设计软件,以充分满足各种钢结构设计、制作的需要,促进我国钢结构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5 加强行业管理鉴于目前钢结构建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对钢结构行业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以引导该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发展。对钢结构企业实行一体化的资质管理体系,建立钢结构企业的审批标准和施工许可证制度。
钢结构企业要实行设计、制作和安装一体化生产,应以设计牵头,加强制作安装的管理,从而较好地控制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建立健全工程设计的审查制度,使大型工程的设计置于国家监督之下。应加强对钢结构工程施工报价的管理,要限定确保工程质量的最低报价,制止以违背价值规律、忽视工程质量的不正当竞争报价的发生,以加速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的规范管理。
企业要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加大技术进步的投入,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要努力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素质和经济管理水平,通过管理增效益。我国应建立一批技术先进、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能提供系列产品的大型钢结构集团公司,在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争取建筑钢结构达到国际水平。
6 不断提高国产钢材的竞争力我国是一个钢铁大国,但还不是钢铁强国。我国的钢铁业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技术落后,与国外钢材相比,国产钢材在质量、品种、规格和价格等方面,还缺乏竞争优势。
在薄板方面,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彩涂薄钢板,在质量上明显优于国产,尽管价格偏高,但许多工程仍采用。在厚板方面,质量问题更多一些,突出的是抗拉和屈服强度偏低,化学成分不均匀、可焊性差,常出现分层、裂缝、偏析等缺陷,有些工程因厚板的质量不过关,造成质量问题,不得不另选进口钢材。在型材方面,国产轧制H型钢与进口的相比,不仅价格高,质量也不如进口的,同时,H型钢的规格也不全。
目前国内生产的轧制H型钢,最大的在700mm以下,如需800mm以上的还需进口。据国内一家贸易公司统计,每年销售的H型钢,进口占60%、国产占40%,原因是国产H型钢在质量、价格、规格上还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如果国产钢材在品种、规格、质量和价格等方面都有优势,那么,不仅在与进口钢材竞争上能取胜,而且在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的竞争上同样地能取胜。这是钢材生产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是促进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